1. 我国以( C )作为测深基准面.
A 平均海水面 B 大地水准面 C 理论最低潮面 D 最高潮水面
2. 近海水域的海图比例尺一般不得小于( C )
A 1:1 万 B 1:5000 C 1:2.5 万 D 1:5 万
3. 我国常用的 1956 年国家高程基准是使用青岛验潮站( A )的验潮数据推算得到.
A 1950~1956 年 B 1951~1956 年 C 1952~1956 年 D 1954~ 1956 年
4. 我国常用的 1985 年国家高程基准是使用青岛验潮站( B )的验潮数据推算得到.
A 1950~1985 年 B 1952~1979 年 C 1952~1985 年 D 1956~ 1979 年
5. 国际海道测量局关于海道测量中测深精度与水深之间的关系近似为( C ).
A 1:10 B 1:50 C 1:100 D 1:200
6. 通常水深测量数据是以( C )为起算基准面.
A 平均海面 B 黄海高程基准 C 深度基准面 D 瞬时海平面
7. 水深测量中,大于 1:5000 比例尺测图时定位点的点位中误差应不大于图上( B )
mm.
A 1.0 B 1.5 C 2.0 D 0.5
8. 水深测量中,小于 1:10000 比例尺测图时定位点的点位中误差应不大于实地( B )
m.
A 50 B 100 C 150 D 200
9. 用回声测深仪进行深度测量时,测深范围 Z 为(50,100],其深度测量极限误差(置信度 95%)为(D )
A ±0.3 B ±0.4 C ±0.5 D ±1.0
10. 大于(含)1:10000 比例尺测图采用( B )度带投影(高斯-克吕格投影).
A 1.5 B 3 C 6 D 以测区中央维度
11. 海洋控制测量中,海控二级点相对于相邻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为( C )
A ±0.2 B ±0.4 C ±0.5 D ±1.0
12. 用附合导线方法测量一级海控点时,附合导线边长总长不得超过( C )公里
A 10 B 20 C 30 D 50
13. 用附合导线方法测量一级海控点时,附合导线边数不得超过( C )条
A 5 B 6 C 7 D 8
14. 用闭合导线方法测量二级海控点时,闭合导线全长不超过( B )公里
A 5 B 10 C 15 D 20
15. 当必须利用坐标反算边长方位角作为扩展海控点基础时,边长不应小于( C ),且 将起算点降一级使用.
A 1km B 2km C 3km D 5km
16. 利用( D )方法进行高程测量,必须对测区的高程异常进行分析.
A 几何水准测量 B 测距高程导线测量 C 三角高程测量 D GPS 高程测量
17. 相邻验潮站之间的距离应满足最大潮高差不大于( A )米,最大潮时差不大于( B )小时,潮汐性质基本相同.
A 1 B 2 C 3 D 4 E 5
18. ( B )应埋设再水尺附近,以便经常检查水尺零点的变动情况.
A 主要水准点 B 工作水准点 C GPS 点 D 三角点
19. 19. ( A )应设在高潮线以上,地质比较坚固稳定、能长期保存、易于进行水准联测的地方.
A 主要水准点 B 工作水准点 C GPS 点 D 三角点
20. 工作水准点与主要水准点之间的高差,按( C )要求,工作前后各测定一次.
A 二等水准测量 B 三等水准测量 C 四等水准测量 D 等外水准测量
21. 验潮站的水尺零点与工作水准点之间的高差是用( D )方法测定的.
A 二等水准测量 B 三等水准测量 C 四等水准测量 D 等外水准测量
22. 采用自记验潮仪、便携式验潮仪和水尺等设备的沿岸验潮站进行水位观测,其观测误差不得大于( B ).
A 1cm B 2cm C 5cm D 10cm
23. 用水尺进行水位观测时,应每隔( B )观测一次,整点时必须观测.
A 20min B 30min C 15min D 10min
24. 在( A )海区,一般选择大潮日期作为一次 24 小时水位观测良好日期.
A 半日潮 B 全日潮 C 混合潮
25. 在( B )海区,一般选择回归潮日期作为一次 24 小时水位观测良好日期.
A 半日潮 B 全日潮 C 混合潮
26. 对大于(含)1:10000 比例尺测图,定位中心和测深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最大不超 过( D).
A 0.5m B 1.0m C 1.5m D 2.0m
27. 对小于 1:10000 比例尺测图,定位中心和测深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最大不超过(B ).
A 3.0m B 5.0 C 8.0m D 10.0m
28. 检查线的方向应尽量与主测深线垂直,分布均匀,并要求布设在较平坦处,能普遍检查主测深线.检查线总长应不少于主测深线总长的( B ).
A 1% B 5% C 8% D 10%
29. 回声测深仪在出测前所做的停泊稳定性试验中,要连续观测( C ).
A 3 小时 B 5 小时 C 8 小时 D 12 小时
30. 用校对法直接计算测深仪总改正数适用于( B )水深,可用水听器或检查板对测 深仪进行校正.
A 10 米以内 B 20 米以内 C 30 米以内 D 50 米以内
31. 当水深超过(含)( B )米时,一般可不进行水位改正.
A 100 B 200 C 300 D 500
32. 扫海测量中,定位点间隔不超过图上( C )
A 1cm B 1.5cm C 2.0cm D 3cm
33. 水深在 100m 以内的海区均须探测海底表层底质,底质点密度一般为图上( C ) 平方厘米一个点.
A 9 B 16 C 25 D 36
34. 锚地、停泊场、航道和重要海区及底质复杂海区,底质点密度一般为图上( C ) 平方厘米一个点.
A 1~4 B 4~9 C 9~16 D 16~25
35. 大于(含)1:10000 比例尺得海岸地形测量,从海岸线以上向陆地延伸达到图上
( B ).
A 0.5cm B 1.0cm C 1.2cm D 1.5cm
36. 小于 1:10000 比例尺得海岸地形测量,从海岸线以上向陆地延伸达到图上( A ).
A 0.5cm B 1.0cm C 1.2cm D 1.5cm
37. 总图的比例尺一般小于( C )
A 1:100 万 B 1:200 万 C 1:300 万 D 1:500 万
38. 航海图一般采用( A )投影.
A 墨卡托 B 高斯 C 日晷 D UTM
39. 比例尺大于( C )的图上,应注出深度基准面的名称和深度的计量单位.
A 1:10 万 B 1:30 万 C 1:50 万 D 1:100 万
40. 世界海洋总图与大洋总图采用( B )位数字编号.
A 1 B 2 C 3 D 5
41. 航海图的命名方法是以( B )
A 海洋区域名称命名 B 海域地名作起讫点命名 C 以其港湾、岛屿等地名命名
42. 当岛屿面积小于( B )的图上直径时,不表示海岸性质.
A 2mm B 3mm C 5mm D 7mm
43. 各种比例尺图上的孤立小岛,不论面积大小均不得舍去.如图上面积小到不能依比例绘出时,应将封闭曲线的直径扩大至( B )绘出.
A 0.4mm B 0.6mm C 0.8mm D 1.0mm
44. 在比例尺大于( C )万图上,一般用等高线表示陆地地貌,缺乏资料时,也可以 用山形线表示.
A 1:10 B 1:30 C 1:50 D 1:100
45. 深于 50m 的海区的水深注记的密度(以图上相邻水深注记的间距表示)为( C ).
A 10~15mm B 12~20mm C 18~30mm D 8~10mm
46. 当比例尺大于( B )万时,而制图资料、电子海图和定位系统三者坐标系不一致时, 在在制图生产与海图使用两个环节上均应进行坐标改算.
A 1:50 B 1:100 C 1:150 D 1:200
47. 依测量精度要求和覆盖率的不同,共定义了( B )中测深等级.
A 3 B 4 C 5 D 6
48. 测深线间隔的确定应顾及海区的重要性、海底地形特征和海水的深度等因素确定.原则上主测深线间隔图上为( B )cm.
A 小于 1cm B 1~2cm C 0.25cm D 大于 2cm
49. 测点间距一般为( B )cm,海底地形编绘显着地段应适当加密,海底平坦或水深 超过 20m 的水域可适当放宽.
A 0.5 B 1 C 2 D 5
50. 下列( A )情况下,不需要进行补测.
A 测深时,当测深线偏离设定测线的距离不超过规定间隔的 1/2.
B 固定水深剖面重复监测测量,当测深线偏离设定测线的距离大于 10m
C 两定位点间测深线漏测或测深仪回波信号记录中断在图上超过 5mm
D 测深仪信号不能正确量取水深
E 测深期间,验潮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