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A公司2005年12月取得某项环保设备,原价为1 000万元,会计处理时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使用年限为10年,净残值为零。税收允许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加速计提折旧,使用年限为10年,净残值为零。计提了2年的折旧后,2007年期末企业对该项固定资产计提了80万元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则2007年12月31日的暂时性差异为()。
A.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余额为80万元
B.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余额为80万元
C.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余额为160 万元
D.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余额为640万元
2. 2007年12月31日购入价值500万元的设备,预计使用期5年,无残值。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税法允许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甲企业2009年未扣折旧前的利润总额为1 100万元,适用所得税税率为25%。2009年末递延所得税负债贷方发生额为()万元。
A. 25
B.30
C.5
D.120
3. A公司2007年实现税前利润11 250万元。当年发生存货项目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 125万元,固定资产项目发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450万元,当年转回坏账准备可抵扣暂时性差异750万元。假定该公司2007年的所得税税率为33%,2008年的所得税税率为25%。则A公司2007年的应交所得税为()万元。
A. 3 172.5
B.3 687.75
C.2 793.75
D.3 802.5
4. L公司2007年12月7日购入一套生产设备,原价为2 60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税法规定允许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该设备的预计净残值为0。2008年末L公司对该项固定资产计提了148万元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减值后折旧方法、折旧年限及预计净残值不变。2009年末该项设备累计产生()。
A.应纳税暂时性差异284.44万元
B.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48万元
C.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74万元
D.可抵扣暂时性差异603.5万元
5. 甲公司2008年实现利润总额为2 000万元,当年实际发生的职工薪酬中有160万元为税法上不允许税前扣除的。由于会计采用的折旧方法与税法规定不同,当期会计上比税法规定少计提折旧100万元。2008年初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贷方余额为50万元;年末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5 000万元,其计税基础为4 700万元。除上述差异外没有其他纳税调整事项和差异。甲公司适用所得税税率为25%。甲公司2008年的净利润为()万元。
A.1 485
B.1 460
C.1 410
D.1 510
6. 甲企业2008年初取得一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成本为515万元,2008年12月31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为628万元,该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该业务对当期所得税费用的影响额为()万元。
A.113
B.28.25
C.84.75
D.0
7. 甲公司于20×8年1月1日对乙公司投资900万元作为长期投资,占乙公司有表决权股份的30%,20×9年6月15日甲公司发现该公司对乙公司的投资误用了成本法核算。甲公司20×8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已于20×9年4月12日批准报出。甲公司正确的做法是()。
A.按重要差错处理,调整20×8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的年初数和20×8年度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上年数
B.按重要差错处理,调整20×9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的年初数和20×9年度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上年数
C.按重要差错处理,调整20×9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的期末数和20×9年度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本期数
D.按非重要差错处理,调整20×9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的期末数和20×9年度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本期数
8. 甲股份有限公司20×8年实现净利润8 500万元。该公司20×8年发生和发现的下列交易或事项中,会影响其年初未分配利润的是()。
A.发现20×6年少计管理费用4 500万元
B.发现20×7年少提财务费用0.50万元
C.为20×7年售出的设备提供售后服务发生支出550万元
D.因客户资信状况明显改善将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比例由10%改为5%
9. 某企业一台设备从2007年1月1日开始计提折旧,其原值为111 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1 000元,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从2009年起,该企业将该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改为平均年限法,设备的预计使用年限由5年改为4年,设备的预计净残值由1 000元改为600元。该设备2009年的折旧额为()元。
A. 19 500
B.19 680
C.27 500
D.27 600
10. 对下列会计差错进行报表调整,不正确的说法是()。
A.本期发现的,与以前期间相关的非重大会计差错,只需调整发现当期与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
B.企业发现属于当期的会计差错,应当调整当期相关项目
C.本期发现的,属于非日后期间的前期重要差错,应调整发现当期的期初留存收益和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
D.本期发现的,属于非日后期间的以前年度非重要会计差错,不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但应调整发现当期与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
答案解析
1. [答案] A
[解析] 账面价值=1 000-100×2-80=720(万元)
计税基础=1 000-200-160=640(万元)
资产账面价值720万元>资产计税基础640万元,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余额为80万元。
2. [答案] C
[解析] 2008年末:
账面价值=500-500/5=400 (万元)
计税基础=500-500×40%=300 (万元)
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00万元
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100×25%=25(万元)
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25-0=25(万元)(贷方)
2009年末:
账面价值=500-500/5×2=300(万元)
计税基础=300-300×40%=180(万元)
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累计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20万元
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120×25%=30(万元)
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30-25=5(万元)
3. [答案] B
[解析] 应交所得税=(11 250+1 125-450-750)×33%=3 687.75(万元)
4. [答案] A
[解析] 2009年该项设备的折旧额:(2 600-260-148)÷9=243.56(万元)
2009年末该项设备的账面价值= 2 600-260-148-243.56=1 948.44(万元)
2009年末该项设备的计税基础= 2 600-2600×20%-(2 600-2600×20%)×20%=1 664(万元)
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余额=1 948.44-1 664=284.44(万元)。
5. [答案] B
[解析] 当期所得税=(2 000+160-100)×25%=515(万元),递延所得税费用=(5 000-4 700)×25%-50=25(万元),所得税费用总额=515+25=540(万元),净利润=2 000-540=1 460(万元)。
6. [答案] D
[解析]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因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也计入资本公积,不影响当期所得税费用的金额。
7. [答案] B
[解析] 该事项不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会计准则规定,对于本期发现的以前期间发生的重要差错,如影响损益,应将其对损益的影响调整发现当期的期初留存收益,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也应一并调整。因此,只有B是正确的。
8. [答案] A
[解析] 选项A属于本期发现前期的重要差错,应调整发现当期会计报表的年初数和上年数;选项B属于本期发现前期非重要差错,应直接调整发现当期相关项目;选项C属于20×8年发生的业务;选项D属于会计估计变更,应按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不需调整会计报表年初数和上年数。
9. [答案] B
[解析] 应按会计估计变更处理,采用未来适用法。至2008年12月31日该设备的账面净值为39 960[111 000-111 000×40%-(111 000-111 000×40%)×40%]元,该设备2009年应计提的折旧额为19 680 [(39 960-600)÷2]元。
10. [答案] A
[解析] 选项A,如果是日后期间发现的,应调整报告年度利润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本期数资产负债表的期末数。
11. 会计政策变更时,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应遵循的原则是()。
A.必须采用未来适用法
B.在追溯调整法和未来适用法中任选其一
C.必须采用追溯调整法
D.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可以合理确定时采用追溯调整法,不能合理确定时采用未来适用法
12. A公司所得税税率25%,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2007年10月A公司以1 000万元购入B上市公司的股票,作为短期投资,期末按成本法计价。A公司从2008年1月1日起,执行新准则,并按照新准则的规定,将上述短期投资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2007年末该股票公允价值为800万元,该会计政策变更对A公司2008年的期初留存收益的影响为()万元。
A.-300
B.-50
C.-150
D.-200
13. 下列会计核算的原则和方法中,不属于企业会计政策的是()。
A.存货期末计价采用成本和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核算
B.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C.实质重于形式要求
D.低值易耗品采用五五摊销法核算
14. 子公司上期从母公司购入的100万元存货全部在本期实现销售,取得140万元的销售收入,该项存货母公司的销售成本80万元,在母公司编制本期合并报表时(假定不考虑内部销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所作的抵销分录为()。
A.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40
贷:营业成本 40
B.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20
贷:存货 20
C.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20
贷:营业成本 20
D.借:营业收入 140
贷:营业成本 100
存货 40
15. 甲公司在年度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前发现了报告年度的重大会计差错,需要做的会计处理是()。
A.作为发现当期的会计差错更正
B.在发现当期报表附注做出披露
C.按照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调整事项的处理原则作出相应调整
D.按照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非调整事项的处理原则作出说明
16. 甲企业2008年1月20日向乙企业销售一批商品,已进行收入确认的有关账务处理,同年2月1日,乙企业 收到货物后验收不合格要求退货,2月10 日甲企业收到退货。甲企业年度资产负债表批准报出日是4月30 日。甲企业对此业务的处理是()。
A.作为 2007年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调整事项
B.作为2007年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非调整事项
C.作为 2008年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调整事项
D.作为 2008年当期正常的销售退回事项
17. 某上市公司 20×7年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为20×8年4月10日。公司在20×8年1月1日至4月10日发生的下列事项中,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是()。
A.公司在一起历时半年的诉讼中败诉,支付赔偿金50万元,公司在上年末已确认预计负债30万元
B.因遭受水灾上年购入的存货发生毁损100万元
C.公司董事会提出20×7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送3股股票股利
D.公司支付 20×7年度财务报告审计费40万元
18. 下列子公司中,应当纳入其母公司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是()。
A.已宣告被清理整顿的子公司
B.联营企业
C.已宣告破产的子公司
D.母公司拥有其半数以下表决权但根据协议有权决定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的被投资单位
19. 下列不属于关联方关系的是()。
A.甲公司的总经理与甲公司的关系
B.A公司和B公司同受W公司的控制,A和B之间的关系
C.丙公司拥有丁公司19%的股份,丙公司和丁公司之间的关系
D.E公司拥有F公司10%的股份,E公司生产产品的技术资料依赖于F公司,E公司和F公司关系
20. 下列项目中,不应作为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调增项目的是 ()。
A.编报当期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B.编报当期支付给银行办理结算的手续费
C.编报当期摊销的无形资产
D.编报当期发生的存货减少
答案解析
11. [答案] D
12. [答案] C
[解析] 该项会计政策变更对2008年的期初留存收益的影响=(800-1 000)×(1-25%)=-150(万元)。
13. [答案] C
[解析]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实质重于形式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不属于会计政策。低值易耗品采用五五摊销法核算属于企业的一项会计政策。
14. [答案] C
[解析] 因为该项存货已经在本年度全部售出,所以分录为: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20
贷:营业成本 20
如果本期期末均未对外销售,则抵销分录应是: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20
贷:存货 20
15. [答案] C
[解析] 这种情况应当作为调整事项,按照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调整事项的处理原则进行相应调整。
16. [答案] D
[解析] 该事项属于2008年当期正常事项,它不符合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定义,不属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所以应该选择D选项。
17. [答案] A
[解析] 选项A符合调整事项的定义和特点;选项B和C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非调整事项;选项D不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18. [答案] D
[解析] 下列情况不应该纳入母公司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
(1)按照破产程序,已宣告被清理整顿的子公司
(2)已宣告破产的原子公司
(3)合营企业
(4)母公司不能控制的其他被投资单位,如联营企业。母公司拥有其半数以下表决权但根据协议有权决定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的被投资单位应该纳入母公司合并会计报表。
19. [答案] C
[解析]
丙公司拥有丁公司19%的股份,丙公司对丁公司不能施加重大影响,二者之间不是关联方。
20. [答案] B
[解析] 编报当期付给银行办理结算的手续费,属于当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当期计入“财务费用”,在计算净利润时,无需再作调整。
21. 某企业本年营业收入为1500万元,应收账款周转率为4次,期初应收账款余额300万元,则期末应收账款余额为()万元。
A.100
B.400
C.450
D.350
22. 某企业2009年年初所有者权益总额为6500万元,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为10000万元,本年发行新股筹集资金1800万元,则企业的资本保值增值率为()。
A.126%
B.154%
C.82%
D.120%
23. 假设业务发生前速动比率大于1,偿还应付账款若干,将会()。
A.增大流动比率,不影响速动比率
B.增大速动比率,不影响流动比率
C.增大流动比率,也增大速动比率
D.降低流动比率,也降低速动比率
24. 已知企业2006年实现的利润总额为500万元,财务费用(全部为利息费用)为80万元,2006年发生的资本化利息为20万元,则该企业的已获利息倍数为()。
A.7.25
B.6
C.7.5
D.5.8
25. 某企业属于大型冶金工业企业,2008年平均资产总额为10000万元,当年实现利润总额为500万元,利息支出为100万元。假设总资产报酬率的指标权数为12分,有关资料如表11--1所示。
表11-1
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该企业总资产报酬率的基础分值为()。
A.7.8
B.7.2
C.10.4
D.13
26. 年初资产总额为1000万元,年末资产总额为1200万元,净利润为300万元,平均所得税率20%,利息支出为65万元,则总资产报酬率为()。
A.27.5%
B.40%
C.20%
D.17.1%
27. ABC公司无优先股并且当年股数没有发生增减变动,09年净利润为40万,平均资产总额为100万元,权益乘数为4,则净资产收益率为()元/股。
A.2.8
B.28
C.1.6
D.11.2
28. 某企业2003年营业收入为36000万元,流动资产平均余额为4000万元,固定资产平均余额为8000万元。假定没有其他资产,则该企业2003年的总资产周转率为()。
A.3.0
B.3.4
C.2.9
D.3.2
29. 某公司从本年度起每年年末存入银行一笔固定金额的款项,若按复利计息,最简便算法计算第n年末可以从银行取出的本利和,则应选用的时间价值系数是()。
A.复利终值系数
B.复利现值系数
C.普通年金终值系数
D.普通年金现值系数
30. 某公司股票筹资费率为2%,预计第一年股利为每股2元,股利年增长率为2%,据目前的市价计算出的股票资本成本为10%,则该股票目前的市价为()元。
A.20.41
B.25.51
C.26.02
D.26.56
答案解析
21. [答案] C
[解析] 假设期末应收账款余额为x,则1500÷4=(300+x)÷2,x=450(万元)
22. [答案] A
[解析] 资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观因素后的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年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10000-1800)/6500×100%=126%。
23. [答案] C
[解析] 偿还应付账款导致货币资金和应付账款减少,使流动资产以及速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等额减少,由于原来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均不等于1,所以,会影响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由于业务发生前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均大于1,且分子与分母同时减少相等金额,因此,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都会增大。所以应当选择C。例如:原来的流动资产为500万元,速动资产为400万元,流动负债为200万元,则原来的流动比率为500÷200=2.5,速动比率为400÷200=2; 现在偿还100万元的应付账款,则流动比率变为(500-100)÷(200-100)=4,速动比率变为(400-100)÷(200-100)=3,显然都增加了。
24. [答案] D
[解析] 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息支出=(500+80)/(80+20)=5.8。
25. [答案] B
[解析] 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总资产=(500+100)/10000=0.06
总资产报酬率6%,介于3.6%和6.4%之间,3.6%的系数为0.6,总资产报酬率的指标权数为12分,所以本档基础分=12×0.6=7.2。
26. [答案] B
[解析] 息税前利润=税前利润+利息支出=300/(1-20%)+65=440(万元),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平均资产总额=440/[(1000+1200)÷2]×100%=40%。
27. [答案] C
[解析] 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40/100×4=1.6(元/股)。
28. [答案] A
[解析] 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总额,在题目假设“没有其他资产”情况下,平均资产总额=平均流动资产+平均固定资产,所以2003年的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流动资产+平均固定资产)=36000/(4000+8000)=3.0。
29. [答案] C
[解析] 因为本题中是每年年末存入银行一笔固定金额的款项,所以符合普通年金的形式。计算第n年末可以从银行取出的本利和,实际上就是计算普通年金的终值,所以答案选择普通年金终值系数。
30. [答案] B
[解析] 10%=2/[目前的市价×(1-2%)]+2%,解得:目前的市价=25.5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