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医养生学+中医食疗学+中医药膳学(共3本)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书
包含如下:
中医药膳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供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药学.护理学等专业用)定价:65元
中医食疗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供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护理学等专业用)第十版 定价:38元
中医养生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供中医学类.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护理学等专业用) 定价:55元
合计:142元
本书目录
1、中医药膳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供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药学.护理学等专业用)
作者:谢梦洲、朱天民主编
定价:65.00
ISBN号:9787513234450
出版日期:2016年11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十版):中医药膳学(新世纪第三版)(供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药学、护理学等专业用)》针对中医药人才成长的规律,正本清源,突出中医思维方式,体现中医药学科的人文特色和“读经典,做临床”的实践特点,突出中医理论在中医药教育教学和实践工作中的核心地位,与执业中医(药)师资格考试、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工作对接,更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本书目录
上篇总论
绪论
一、中医药膳学的基本概念
二、中医药膳学的研究内容
三、中医药膳学发展简史
四、中医药膳的现代研究与应用
第一章中医药膳的特点、分类和应用原则
第一节中医药膳的特点
一、历史悠久
二、隐药于食
三、辨证配伍
四、注重调理
五、影响广泛
第二节中医药膳的分类
一、根据功效分类
二、根据形态分类
第三节中医药膳的应用原则
一、平衡阴阳
二、调理脏腑
三、扶正祛邪
四、三因制宜
五、勿犯禁忌
第二章中医药膳学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中医药膳学的基础理论
一、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二、三因制宜的辨证论治观
三、阴阳自和与五行制化的平衡观
第二节中医药膳学的药性理论
一、四气
二、五味
三、升降浮沉
四、归经
五、毒性
第三节中医药膳学的配伍理论
一、药膳配伍原则
二、药膳配伍的选料方法
三、药膳配伍禁忌
第四节中医药膳学的治法理论
一、汗法
二、下法
三、温法
四、清法
五、消法
六、补法
七、理气法
八、理血法
九、祛湿法
第三章中医药膳制作的基本技能
第一节中医药膳原料的炮制
一、炮制目的
二、炮制方法
三、药液制备法
第二节中医药膳制作工艺
一、药膳制作特点
二、药膳制作要求
三、药膳制作方法
中篇药膳原料
第四章食物类原料
第一节粮食类
一、谷物类
二、豆类
第二节蔬菜类
一、瓜茄类
二、根茎类
三、茎叶类
第三节野菜类
第四节食用菌类
第五节果品类
一、鲜果类
二、干果类
第六节禽肉类
第七节畜肉类
第八节奶蛋类
第九节水产类
第十节调味品及其他佐料
第五章药物类原料
第一节解表药
一、发散风寒药
二、发散风热药
第二节清热药
一、清热泻火药
二、清热解毒药
三、清热凉血药
第三节润下药
第四节祛风湿药
第五节化湿药
第六节利水渗湿药
第七节温里药
第八节理气药
第九节消食药
第十节止血药
第十一节活血化瘀药
第十二节化痰药
第十三节止咳平喘药
第十四节安神药
第十五节平肝息风药
第十六节补虚药
一、补气药
二、补血药
三、补阳药
四、补阴药
第十七节收涩药
第十八节驱虫药
下篇药膳配方
第六章解表类
第一节辛温解表类
第二节辛凉解表类
第三节扶正解表类
第七章清热类
第一节清气凉营类
第二节清热祛暑类
第三节清热解毒类
第四节清脏腑热类
第五节清退虚热类
第八章泻下类
第九章温里祛寒类
第一节温中祛寒类
第二节温经散寒类
第十一章利水渗湿类
第一节利水消肿类
第二节利水通淋类
第三节利湿退黄类
……
第十二章化痰止咳平喘类
第十三章消食解酒类
第十四章理气类
第十五章理血类
第十六章安神类
第十七章平肝潜阳类
第十八章固涩类
第十九章补益类
第二十章养生保健类
主要参考书目
2、中医食疗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供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护理学等专业用)第十版
作者:施洪飞,方泓著
定价:38.00
ISBN号:9787513233866
出版日期:2016年08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医食疗学》是研究通过饮食营养来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的一门重要学科。病人的治疗、康复不仅需要用药物和手术治疗,而且需要饮食调理。本书以病为纲,论述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要点及食疗原则,并详细论述了辨证施用食疗方的过程,帮助医学生系统掌握中医食疗的精髓。
作者简介
施洪飞,男。医学博士,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7年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中医专业,1997年至2001年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2至2005年于上海中医药大学从事药膳食疗方的博士后研究。
本书目录
上篇总论
第一章中医食疗学的发展
第一节中医食疗学的概念
第二节中医食疗学发展简史
第二章中医食疗基础理论
第一节中医食疗学的特点
第二节食疗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食疗方法
第四节食疗禁忌
第三章辨体施食
第一节阳虚体质人食养
第二节阴虚体质人食养
第三节气虚体质人食养
第四节血虚体质人食养
第五节痰湿体质人食养
第六节瘀血体质人食养
第七节气郁体质人食养
第八节湿热体质人食养
下篇各论
第一章中医内科病证食疗
第一节感冒
第二节咳嗽
第三节哮病
第四节喘证
第五节肺胀
第六节肺痨
第七节心悸
第八节胸痹
第九节癫狂
第十节厥证
第十一节胃痛
第十二节噎膈
第十三节呕吐
第十四节呃逆
第十五节泄泻
第十六节便秘
第十七节胁痛
第十八节黄疸
第十九节积聚
第二十节鼓胀
第二十一节瘿病
第二十二节疟疾
第二十三节水肿
第二十四节淋证
第二十五节癃闭
第二十六节腰痛
第二十七节郁证
第二十八节血证
第二十九节消渴
第三十节自汗、盗汗
第三十一节内伤发热
第三十二节虚劳
第三十三节肥胖
第三十四节痉证
第三十五节颤证
第三十六节痿证
第三十七节痹证
第三十八节头痛
第三十九节眩晕
第四十节中风
第四十一节不寐
第二章中医外科病证食疗
第一节术前与术后
第二节疔疮
第三节痈
第四节有头疽
第五节附骨疽
第六节瘰疬
第七节流痰
第八节乳痈
第九节乳癖
第十节瘤与岩
第十一节痔
第三章中医妇科病证食疗
第一节月经不调
第二节痛经
第三节带下病
第四节不孕症
第五节产后恶露不绝
第六节产后缺乳
第四章中医儿科病证食疗
第一节积滞
第二节疳证
第三节厌食
第四节口疮
第五节佝偻病
第六节遗尿
第七节水痘
第八节痄腮
第五章中医皮肤科病证食疗
第一节湿疮
第二节风瘙痒
第三节隐疹
第四节粉刺
第六章中医男科病证食疗
第一节遗精
第二节阳痿
第三节早泄
第四节精癃
第五节精浊
第六节男性不育症
第七章中医眼科病证食疗
第一节夜盲
第二节绿风内障
第三节青风内障
第四节视瞻有色
第八章中医耳鼻喉科病证食疗
第一节鼻渊
第二节口臭
第三节口疮
第四节中耳炎
第五节耳鸣、耳聋
3、中医养生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供中医学类.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护理学等专业用)
作者:马烈光,蒋力生主编
定价:39.00
ISBN号:9787513234382
出版日期:2016年08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教材分绪论及上、中、下三篇,共30余万字,附图2幅。绪论阐述中医养生学的内涵、外延等学科基本概念及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上篇为理论篇,共分三章,分别阐述中医养生学的发展简史、基本观念和基本原则等学科基础理论;中篇为方法篇,赅十章,从精神、起居、功法、环境、药食、针推等养生各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中医养生的具体方法,这些方法易学、易用,且均为历代医家、养生家长期实践检验而证明切实有效者;下篇为应用篇,分时令养生、地域养生、因人养生、五脏调养、身体部位养护及中医临床养生应用等共六章,介绍中医养生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方式。为适应养生发展特点,尚增附篇“中医养生科普”,介绍中医养生科学普及过程中可运用的媒介及注意事项等。
中医养生学当前已成为中医学科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因此本教材广泛适用于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生各专业的教学实践使用,并可供广大养生爱好者参考应用。
作者简介
马烈光,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养生研究中心主任、中医基础系主任、西部省情研究院养生研究所所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养生学”学科带头人、中医药养生健康产业发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学术带头人、《养生杂志》主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文化科普巡讲专家、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先进个人、四川省名中医、四川省中医药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养生专业委员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药膳食疗研究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养生康复研究分会副会长等职。
应邀担任国际药膳食疗协会执行会长、美国世界养生学会名誉会长、世界健康促进联合会名誉会长、日本自然疗法协会及东洋学术出版社学术顾问、《美国中华医药杂志》第一副总编、《环球中医药》、香港《紫荆养生》杂志顾问、《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东方食疗与保健》、《东方药膳》等杂志编委。
1969年参加医疗卫生工作,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迄今,曾于20世纪80年代期间攻读硕士研究生课程,一直从事中医养生学及《黄帝内经》医教研工作。1999年晋升教授,长期担任硕、博士研究生导师。
本书目录
绪论
一、中医养生学基本概念
二、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特征
三、养生的目的和意义
四、中医养生学与相关学科领域的关系
五、学习要求和方法
上篇理论篇
第一章发展简史
第一节远古起源期
第二节先秦奠基期
第三节秦汉成形期
第四节魏晋隋唐充实期
第五节宋元发展期
第六节明清鼎盛期
第七节近现代弘扬期
第二章基本观念
第一节生命观
一、生命基础
二、生命运动
三、生命态度
第二节寿夭观
一、夭年
二、寿夭
三、衰老
四、影响因素
第三节健康观
一、中医的四维健康观
二、形与神俱的健康标准
三、正确认识健康与疾病的关系
第四节和谐观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人与社会的和谐
三、人体自身的和谐
第五节权衡观
一、自然、生命的权衡自稳
二、养生的权衡稳定
第三章基本原则
第一节预防为主,扶正避邪
一、预防为主
二、扶正避邪
第二节动静互涵,形神合一
一、动静结合,形与神俱
二、动静适宜,形神共养
三、动以炼形,静以养神
第三节审因施养,三因制宜
一、因时制宜
二、因地制宜
三、因人制宜
第四节五脏为本,杂合以养
一、五脏为本,重点突出
二、综合调摄,杂合以养
三、中和适度,过犹不及
中篇方法篇
第四章精神养生
第一节修德怡神
一、常存仁爱之心
二、常怀坦荡之胸
三、常做乐善之事
四、常省修德之身
五、常以恬淡为务
第二节积精全神
一、节欲保精
二、饮食养精
三、方药补精
第三节怡情摄神
一、移情法
二、暗示法
三、开导法
四、节制法
五、疏泄法
六、调气法
七、情志相胜法
第五章社交养生
第一节社会环境与养生
一、社会安定与养生
二、社会经济状况与养生
第二节交际环境与养生
一、交际的养生功能
二、建立健康交际环境的原则和措施
第六章饮食养生
第一节饮食养生基本理论
第二节饮食养生作用
一、滋养调理作用
二、延衰益寿作用
三、御邪防病作用
第三节饮食养生原则
一、全面膳食,合理搭配
二、审因施膳,以人为本
三、食饮有节,注意宜忌
第四节饮食养生的材料
一、五谷为养
二、五菜为充
三、五果为助
四、五畜为益
五、调味品的应用
第七章起居养生
第一节起居环境
一、住宅环境
二、室内环境
第二节作息常规
第三节劳逸适度
一、劳逸失度的危害
二、劳逸适度的方法
第四节睡眠调摄
一、睡前调摄
二、睡时调摄
三、睡眠环境
四、助眠法
五、睡眠质量判定
第八章房事养生
第一节房事养生作用
一、舒缓情志,调畅气机
二、强体益智,延年益寿
三、疏通脉络,调气活血
四、缓解疼痛,养颜美容
第二节房事养生措施
一、顺从生理,房事有度
二、房中有术,享受性爱
三、房事法则,七损八益
四、讲究卫生,注意保洁
五、适度房事,独宿颐养
六、适时婚育,守法合规
第三节房事禁忌
一、环境不宜,当禁房事
二、七情太过,应禁房事
三、醉酒入房,房事大忌
四、劳倦病中,慎行房事
五、经产孕期,房事不宜
第九章雅趣养生
第一节音乐养生
一、养生机理
二、养生要领
三、注意事项
第二节弈棋养生
一、养生机理
二、养生要领
三、注意事项
第三节书画养生
一、养生机理
二、养生要领
三、注意事项
第四节品读养生
一、养生机理
二、养生要领
三、注意事项
第五节垂钓养生
一、养生机理
二、养生要领
三、注意事项
第六节花鸟养生
一、养生机理
二、养生要领
三、注意事项
第七节旅游养生
一、养生机理
二、养生要领
三、注意事项
第八节品茗养生
一、养生机理
二、养生要领
三、注意事项
第九节其他
一、集藏养生
二、香熏养生
第十章沐浴养生
第一节水浴
一、水浴养生
二、水浴分类
三、水浴注意事项
第二节药浴
一、药浴养生
二、药浴方法
三、常用药浴方
四、药浴注意事项
第三节其他浴
一、泥浴
二、沙浴
三、日光浴
四、空气浴
五、海水浴
第十一章传统运动养生
第一节传统运动养生的特点和作用
一、传统运动养生特点
二、传统运动养生作用
第二节传统运动养生要领
一、形的锻炼和调控
二、气的锻炼和调控
三、神的锻炼和调控
第三节传统运动养生原则
一、动静结合,运动适度
二、三因制宜
三、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第四节常见功法
一、太极拳
二、八段锦
三、五禽戏
四、易筋经
五、六字诀
六、形神桩
七、放松功
第十二章针灸推拿养生
第一节针刺养生
一、针刺养生作用
二、针刺养生常用穴位
三、针刺养生注意事项
第二节艾灸养生
一、艾灸养生作用
二、艾灸养生方法
三、艾灸养生常用穴位
四、艾灸养生注意事项
第三节推拿养生
一、推拿养生作用
二、推拿养生方法
三、推拿养生常用部位及方法
四、推拿养生注意事项
第四节其他相关方法
一、拔罐养生
二、刮痧养生
三、敷贴养生
第十三章药物养生
第一节应用原则
一、注重体质,因人用药
二、扶正祛邪,辨证遣药
三、天人相应,顺时选药
四、谨慎用药,切忌滥用
第二节常见剂型
一、固体中药制剂
二、液体中药制剂
三、半固体中药制剂
下篇应用篇
第十四章因时养生
第一节昼夜
一、早晨养生
二、中午养生
三、傍晚养生
四、夜晚养生
第二节旬月
第三节四时
一、春季养生
二、夏季养生
三、秋季养生
四、冬季养生
第十五章因地养生
第一节东南地区
一、环境特点
二、利用有利因素进行养生保健
三、针对不良因素进行预防保健
四、习俗养生
第二节西南地区
一、环境特点
二、利用有利因素进行养生保健
三、针对不良因素进行预防保健
四、习俗养生
第三节西北地区
一、环境特点
二、利用有利因素进行养生保健
三、针对不良因素进行预防保健
四、习俗养生
第四节东北地区
一、环境特点
二、利用有利因素进行养生保健
三、针对不良因素进行预防保健
四、习俗养生
第五节中部地区
一、环境特点
二、利用有利因素进行养生保健
三、针对不良因素进行预防保健
四、习俗养生
第十六章因人养生
第一节年龄
一、青少年保养
二、老年保养
第二节性别
一、男性保养
二、女性保养
第三节体质
一、体质的基本的概念
二、体质差异形成的原因
三、体质的分类
四、养生要点
第十七章五脏调养
第一节肝
一、调和情志法
二、日常调养法
三、饮馔服食法
四、肝之导引法
第二节心
一、心神保养法
二、日常调养法
三、饮馔服食法
四、心之导引法
第三节睥
一、调和胃气法
二、日常调养法
三、饮馔服食法
四、脾之导引法
第四节肺
一、保养肺气法
二、日常调养法
三、饮馔服食法
四、肺之导引法
第五节肾
一、保养肾精法
二、日常调养法
三、饮馔服食法
四、肾之导引法
第十八章部位保养
第—节头面
一、头发保健
二、颜面保养
三、眼睛保养
四、耳部保养
五、口腔保养
第二节颈部
一、端正坐姿
二、功能锻炼
三、合理用枕
四、保健按摩
五、食疗药膳
第三节胸背
一、胸部保养
二、背部保养
第四节腰腹
一、腰部保养
二、腹部保养
第五节四肢
一、上肢的保养
二、下肢的保养
第六节其他部位
一、通便以护肛门
二、利小便以畅前阴
第十九章临床养生应用
第—节治未病
一、基本概念
二、实施方式
第二节亚健康
一、亚健康的概念
二、亚健康干预原则
三、中医养生学在亚健康干预中的重要性
四、常见亚健康症状调理
第三节常见慢性病
一、高血压病
二、高脂血症
三、糖尿病
四、冠心病
五、中风后遗症
六、萎缩性胃炎
七、脂肪肝
八、慢性肾炎
九、慢性阻塞性肺病
十、痛风
十一、骨质疏松
附篇中医养生健康传播
一、中医养生健康传播媒介与要素
二、中医养生健康传播规范与引导
主要参考书目
温馨提示
欢迎您选择北京考试书店,在这里,我们向您承诺,本书店出售图书均为正版图书,请您放心购买!
如您在下订单的时候遇到难题,欢迎您随时咨询我们的客服人员;
咨询热线:13520801473;在线QQ:1119846269;微信:bjkssd
如您对我们的书店有任何建议,欢迎您发邮件给我们,我们的邮箱:service@bookskys.com
北京考试书店祝您购物愉快!
汇款账号
汇款户名:庹珍珍
中国工商银行帐号:6222 0202 0004 8271 965
中国农业银行帐号:6228 4800 1051 6883 112
中国银行帐号:6013 8201 0001 5744 736
中国邮政银行帐号:6221 8810 0006 5935 785
中国建设银行账号: 6227 0000 1286 0174 562
支付宝账号:tuozhenzhen88@126.com